元陽梯田的照片一定就沒戲么
中國攝影報的話評選,析國展系列報道中,有一篇《這樣的照片容易被淘汰》,在互聯網上引發了較強烈的反響,還有媒體就此做了相關報道。我理解,列舉這些容易被淘汰的照片類型,是主辦單位或者到現場采訪的撰稿者提醒廣大攝影人,同時進一步讓評選中的一些問題透明化的舉措,其言也善。不過,就其所列的一些以題材為切入點的...
2010-09-17
新聞傳播的“次生傷害”
一朋友主持電視辯論節目,甲方嘉賓情急之下拋出一句:你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乙方并沒有回應,主持人朋友卻認真地轉述了一遍:他說你睜著眼睛說瞎話??梢韵胍?,接下來,乙方會是怎樣的反應。這個細節后來被圈中同仁引為笑談,主持人、記者本身應該以公正、平衡的形象示人,而現在一些媒體人常常越位、錯位,在公共平臺上公然...
2010-09-14
影像拍賣應關注紀實攝影
今年春拍影像市場出現了紀實攝影、老照片與觀念攝影三大板塊并舉的轉機。不過,華辰拍賣公司影像業務負責人李欣認為,紀實攝影仍在這三大板塊中占有主導地位,在成交總額中占到60%。為此,記者對華辰拍賣的業務顧問、策展人曾璜作了專訪。曾璜認為,今年春拍的結果顯示影像藝術市場前景看好:第一,攝影收藏的概念已經得...
評委說國展(張華斌 顧勇)
談一些問題張華斌接到組委會通知,我匆匆從美國趕回北京。作為本次國展評委之一,我有幸見證和參與了全球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攝影評選活動。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淺感受。投稿的分類誤區國展的分類可謂細致,涵蓋了幾乎所有攝影門類。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作品內容、年齡等分門別類選送作品。但在評選過程中,在評委們眼中錯...
2010-09-08
那些照片為啥容易被淘汰
看9月3日中國攝影報有關全國影展的報道,鏈接了一篇《這樣的照片容易被淘汰》,列出了20多種在評選中容易被淘汰的照片類型。不管如何,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咱也試著分析一下,所列的那些照片類型,為啥會被淘汰呢?一是題材太舊或同類照片太多。新聞報道中說的每逢節假日一些知名的拍攝點連支三腳架的地方都...
2010-09-07
透過新聞攝影看當今災難世界 鏡頭為人類敲響警鐘
翻開報紙,沒有哪一天聽不到哭聲,沒有哪一天見不到眼淚。新聞攝影在災難報道以最直接、最生動和最真實的傳播方式,將萬里之外的災難現場及時呈現在讀者面前,喚起我們的人文關注,引發人類的嚴肅思考。文⊙徐伏鋼毫不忌諱地說,現代文明正領引我們一步步走向災難。2010年,21世紀剛剛跨入第10個年頭,相信未來的歷...
2010-09-06
就《挾尸要價》的連續獲獎多說兩句
盡管事情的高點已經基本過去,但是我還是想從一個攝影人的角度,對這幅照片當初發表以及之后的屢屢獲獎相繼引發的社會關注和大討論,發表一點個人評價.我的發言經常比熱點慢半拍(反正是慢,如果只有半拍的話)。這一方面是現實的工作確實忙,另一方面,現在的發言總希望能夠等待事情有所沉淀之后,從一個社會思考的層面進...
2010-09-01
評委說國展: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
國展,在很多攝影人心目中高不可攀,甚至高到有些人從來不敢問津;國展也讓很多人當成撞大運的機會,甚至有些人每個類別都要參加。通過參加這次評選工作,在我看來,國展并非那么神秘,也并非那么簡單,只要你的作品富有新意、制作精良,我相信肯定能夠一路過關,并且打動評委。因為這次國展的所有參評作品,在評選之前都進...
2010-08-27
評委說國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國展評委是第一次,前后兩個階段,共10天,高度集中、封閉式工作,確實體現出了國展的隆重與認真。我特別敬佩中國攝影家協會展覽部,他們是一個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組織有效的團隊。初評看片,喜憂參半4天初評,每天工作8小時,看了四五萬張照片,這樣集中時間地大量看片,是一種歷練,不僅針對眼力,更針對影像思維...
謹防“寫”出假照片
照片都是拍出來的,假照片,不少都是擺出來的或PS出來的,與寫作何干?還真有干系。想想連日來《挾尸要價》的境遇:誰也沒有懷疑照片本身的拍攝方式有問題,爭論的焦點都集中在作品是否反映了事件真相,作品首發時的說明是否準確,標題是否易讓人產生歧義等話題上。也就是說,圖片說明和標題的內容,成為人們討論此照片真...
《明天的現實》作品事件的思考
對于2010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藝術類金質收藏作品《明天的現實》被指剽竊后,世間眾口一詞的譴責聲,來自法律界、版權界和攝影界??墒俏覀兓旧下牪坏阶髡叩霓q解和被剽竊者的指責。但是,從攝影發展史和攝影創作論的角度上來看,此一事件可能都將是具有沖擊力的一次革命。雖然,它此次是已經失敗了。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
那些電線和紙屑真的影響美觀么
(司寇)在因違反征稿啟事中紀錄類不得修改原始影像規定,而被取消2010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入選資格的那些作品中,相當一部分是修改了原始照片中的某些細微之處,比如電線、比如地面上的紙片和雜物等。對此,有人可能會分析說,這是攝影者追求完美的心理造成的。我們固然可以這么認為,但需要反向思考的是,那些電線和紙屑...
2010-08-25
紀實攝影為何只有“節慶”一張臉
不久前舉行的上海第十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讓評委非常無奈,幾千幅作品放在桌上,竟在節慶里扎堆了,很熱鬧的場面,幾千張臉都笑成一個表情。據說這是當下紀實攝影的特點高度同質化。紀實組評委、日本寫真家協會常務理事木村惠一說,他經手評選的5000多幅參賽作品中,近半數作品拍攝的內容是節慶和民俗活動。他說,中國的攝...
2010-08-23
“發現一個,查處一個”是攝影界的求真之風
侯謝作品《明天的現實》被指剽竊一事,從被江蘇一位廣告從業人士的質疑開始,便受到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高度關注。聯想到近年來一些被指違規、造假、剽竊的照片案例,不免有人會問:攝影界到底怎么了?因為攝影事業的發展和普及,攝影已成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記錄和表達手段,公眾也可便捷地利用互聯網公示等渠道對攝...
2010-08-19
《明天的現實》圖片“侵權”案例分析
2010-08-18